98挂靠网 招聘信息 简历库 企业库 资质代办 放心中介 建筑资讯 建筑考试
当前位置: 证书估价 > 建筑问答 > 为什么东北会衰退还可能复兴吗

为什么东北会衰退还可能复兴吗

2021-03-29 00:41:37
5个回答
匿名用户 2021-03-30 20:05:03

第 1 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基础练习   1.B 2.A 3.C 4. C   二、拓展练习   5 . ( 1 ) C ( 2 )今天我们计算角度和时间,用的就是他们发明的六十进位计数法。   6 . ( l ) A ( 2 )因为战争导致国破人亡的悲痛感情。( 3 )劳动力、水源、土地、水利设施。   7 . ( 1 )汉穆拉比;从太阳神手中接受权标。( 2 )君权神授。( 3 )不完全一致。比如一自由民毁坏别人的眼睛,受害人的社会地位不同,惩罚也明显不同等。( 4 )法律制度情况,社会等级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8 . ( l )从西北到东南;波斯湾。( 2 )河水泛滥。( 3 )两河流域地处干旱地区,但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定期泛滥却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了解决该地区河水泛滥时易涝,其他时间易旱的问题,就需要修建许多水利灌溉设施。大规模集体协作劳动加强了各地居民间的联系,提高了生产组织化程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形成。   第 2 课古代埃及   一、基础练习   1 . B 2 . D 3 . B 4 . D   二、拓展练习   5……

阅读全文

第 1 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基础练习   1.B 2.A 3.C 4. C   二、拓展练习   5 . ( 1 ) C ( 2 )今天我们计算角度和时间,用的就是他们发明的六十进位计数法。   6 . ( l ) A ( 2 )因为战争导致国破人亡的悲痛感情。( 3 )劳动力、水源、土地、水利设施。   7 . ( 1 )汉穆拉比;从太阳神手中接受权标。( 2 )君权神授。( 3 )不完全一致。比如一自由民毁坏别人的眼睛,受害人的社会地位不同,惩罚也明显不同等。( 4 )法律制度情况,社会等级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8 . ( l )从西北到东南;波斯湾。( 2 )河水泛滥。( 3 )两河流域地处干旱地区,但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定期泛滥却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了解决该地区河水泛滥时易涝,其他时间易旱的问题,就需要修建许多水利灌溉设施。大规模集体协作劳动加强了各地居民间的联系,提高了生产组织化程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形成。   第 2 课古代埃及   一、基础练习   1 . B 2 . D 3 . B 4 . D   二、拓展练习   5 . D   6 . ( l )楔形文字甲骨文( 2 )碑文是同时用多种文字写成的,可以借助古希腊文来释读。( 3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是古埃及象形文字成功释读的关键,欧洲航天局希望这个仪器也能在太空探测中起到关键性突破的作用。   7 . ( l )南高北低。( 2 )古代埃及周围有天然的安全屏障。尼罗河河谷东西两侧是耸立的峡壁,峡壁之外是荒芜人烟的大沙漠。河谷南面是大瀑布,河谷北面是泥泞的尼罗河三角洲沼泽地带。   第 3 课古代印度   一、基础练习   1 . D 2 . B 3 . A 4 . C   二、拓展练习   5 . B   6 . C   7 . ( 1 )印度洋喜马拉雅山印度河恒河( 2 )西南   8 . ( 1 )种姓制度。( 2 )婆罗门和刹帝利。( 3 )众生平等。( 4 )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不同等级,造成了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刹帝利、吠舍在内的许多阶层的人都对婆罗门的 特权日益不满。而早期佛教大力宣扬“众生平等”的观念,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再加上后来一些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所以迅速传播开来。   '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一、大河:四大文明古国的摇篮   1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   2 .农业普遍比较发达,多为中央集权国家,宗教信仰明显,文字、文学、数学、天文历法等成就突出。   二、文字: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1 . ( l ) A ( 2 ) C ( 3 ) B   2 .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既是人类书写的符号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同时又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它扩大了文明传播,促进了文明交流,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三、法律:确立规范的社会秩序   1 . 《 汉穆拉比法典》的颁布和实施有效地规范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秩序,对于巩固王国统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还通过法律形式否定了一些野蛮的原始风俗和习惯的合法性。它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 .严格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法律措施十分严厉,还留有同态复仇等一些原始习俗。   3 .任何一个人毁坏了别人的眼睛,他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还要对由此造成的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进行必要的赔偿。   4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 4 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一、基础练习   1 . D 2 . A 3 . D 4 . C   二、拓展练习   5 .玛雅人重视宗教活动;玉米在玛雅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突出;玛雅人的陶器制作的水平;玛雅人的审美观念等。   6 . ( l )疾病瘟疫,殖民者侵略,缺乏文明交往。( 2 )首先,美洲大陆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因为大洋的阻隔,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的文明几乎无法交往。其次,印第安文明大多产生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因为交通不便,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也基本没有交流。   第 5 课古代黑非洲   一、基础练习   1 . A 2 . A 3 . C 4 . C   二、拓展练习   5 . ( l )津巴布韦共和国。因为图中著名的石头城遗址就位于津巴布韦境内。( 2 )因为大津巴布韦文化是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而石头城遗址正是大津巴布韦文化的中心。它突出反映了津巴布韦共和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6 . ( l )库施王国。( 2 )城市比较发达,建有庙宇和神像,与阿克苏姆王国发生战争。   7 .不正确。黑格尔的观点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虽然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古代黑非洲文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当地人还是创造出了极富色彩的独特文 明。麦罗埃时期的库施冶铁业十分发达,同时还是古代世界主要的黄金产地之一。阿克苏姆王国是当时世界的贸易大国,它的圆头石碑更是举世闻名。大津巴布韦文 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石头城遗址体现了当时很高的建筑水平。   第二单元单元练习   一、来自大漠、丛林深处的独特文明   1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黑非洲; E :中美洲; F :南美洲。 2 .东西两面基本都是面临大洋,与其他地区的交通极为不便。   3 .因为有大洋等的阻隔,黑非洲、美洲处在与其他地区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在 15 世纪西欧殖民者人侵以前,美洲和黑非洲的历史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   二、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奇葩   1 . B   2 .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他们在农业、科学、建筑等方面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他们培植的玉米、马铃薯等 40 多种农作物,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生活。古代黑非洲的人民也创造了独特的文明成就。比如东北非麦罗埃时期的库施人就以高超的冶铁技术、制陶技术而远近闻名。总之,源远流长的非洲和美洲古代文化,对人类历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堪称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奇葩。   第 6 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一、基础练习   1 . A 2 . B 3 . D 4 . A 5 . D   二、拓展练习   6 . ( l )多山,缺少大河平原;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有优良港湾。( 2 )发展海外贸易。理由:多山,缺少大河平原,不利于农业发展,但有可供交换的商品(经济作物有葡萄、橄榄,还有大理石、陶土和各种矿物,手工业方面有陶器制作),以及优良的港湾和漫长的海岸线。( 3 )小国寡民;以独立城市为中心,周围有若干乡村;经济主要是手工业和商业;人口数量不多,从数万到数十万;城邦居民成分复杂。( 4 )多山,大海阻隔;缺少大河平原;产粮不足,无法供养更多人生存。( 5 ) D   7 . ( l )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任何内部问题)。( 2 )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 3 )部分社会成员(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容易形成集体专制。   第 7 课希腊古典文化   一、基础练习   1 . B 2 . C 3 . A 4 . A 5 . C 6 . C 7 . D   二、拓展练习   8 .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建议教师从重视口传史料对研究人类早期文明的研究价值以及研究历史必须坚持重证据、重视原始资料的科学态度等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本题实际上涉及研究历史过程中对史料的鉴别与筛选问题。史料的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考古遗迹、遗物)、文字的(如铭刻、文书和著述)和口传的(如民间诗歌、传说)等。各类史料具有不同的价值,需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别。《荷马史诗))属口传史料。《 荷马史诗 》 所叙述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以及史诗中穿插的许多希腊神话和传说的内容,反映出公元前 n 世纪至公元前 9 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对于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这种口传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外,谢里曼的探索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   9 . ( 1 ) A ( 2 ) C ( 3 ) D ( 4 )参考思路: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本人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君 王。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城邦,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对于这样一个为人民、为国家 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运,剧作家深感愤慨,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赞扬主人公在与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英 雄行为。因此,尽管结局是悲惨的,但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一、基础练习   1. .D 2. C 3. C 4. A   二、拓展练习   5.(1)B(2)人身自由,但不属于罗马氏族成员,没有氏族权利,无权分得公地,不能参加人民大会,租佃贵族的土地,有的因借债而沦为奴隶。(3)A(4)平民在经济和军事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罗马的工商业多由平民经营,税收的很大一部分也来自平民。一切与罗马有关的战争,无论是自卫战,还是对外扩张都离不开平民的参与。(5)B(6)成果:打破贵族的特权,百人队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打破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以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三个血缘部落。局限:按照财产多少决定百人队的数字,以及在百人队会议进行表决时,每个百人队只有一票的规定使第一级的富有者还可操纵绝对多数。(7)C(8)土地少,加上连年出征,负债严重。债权人可以任意把债务人拘禁起来,强迫他们以劳动偿还债务,有的甚至把他们卖往海外。(9)贵族答应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平民有权选出两名“保护官”,以保护平民利益。颁布了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6.内因:统治者腐朽;奴隶制度的腐朽性使奴隶和奴隶主都失去了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军队和官僚机构过度的开支,导致通货膨胀;经济上的分散伴随以政治上的分权,随着贸易的衰落和国家岁入的减少,帝国大厦开始崩溃。外因:蛮族大规模入侵。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一、基础练习   1. A 2. A 3. D 4. A 5. D   二、拓展练习   6.(1)C (2)“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体现了罗马人的法制精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利,规范了社会生活。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的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部法只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3)《民法大全》说明古罗马人已有制定法律来约束人民行为,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罗马人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   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   1.选举法:选举城邦重要公职人员;立法权和行政权:修改法律、解决财政收支、决定宣战和媾和、缔结和解除盟约、评定军功等;司法审判权;监主权(全体公民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唯才是举。 3.奴隶、外邦人、妇女、未成年的男子,这些人都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 4.狭隘指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太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少部分的公民,仅占总人口的9%左右);最充实+指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   二、真正的法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保留了许多原始习惯法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 2.体现出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 3. A 4.法官极有可能会判定罗莫洛斯的家人胜诉。理由:当时(公元前510年)古罗马还尚未形成成文法典,量刑定罪依据习惯,贵族掌握着对习惯法的解释权,可以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护自己的特权。(此外,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也会与贵族展开不懈的斗争,也有可能胜诉) 5.可能性一: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斯一般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站死士兵的家人。可能性二:罗莫洛斯的财产被其家人继承,因为他有继承人,再者“十二铜表法”作为早期的成文法,仍然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6.法官不会判克丽奥佩特拉母子加入罗马籍。因为,罗马的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如果从恺撒的强权角度考虑,他们也可能会获得罗马国籍)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一、基础练习   1. D 2. B 2. C 4. A   二、拓展练习   5.(1)A(2)经济:商贸繁荣;宗教:半岛的宗教祭祀中心,有天降神物的黑色陨石和克尔拨古寺,多神自然崇拜盛行。(3)周边外族争夺霸权的战争,凯觎半岛商路控制权的战争,致使经济严重衰退;生存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信仰危机,外来宗教观念传入。(4)B(5)A(6)C(7)610年在麦加传教,遭到迫害,被迫于622年出走麦地那;不久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7世纪30年代初,阿拉伯统一国家初具形态。 6.661年,穆阿维亚建立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750年,阿拔斯利用下层民众起义,推翻倭马亚王朝,建立阿巴斯王朝,迁都巴格尔。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达到鼎盛,此后转向衰落。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一、基础练习   1. A 2. D 3. C 4.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二、拓展练习   5.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立国的基础,《古兰经》是一切权力和法律的最终根据;开始使用苏丹的称号,苏丹是国家元首,也是最高宗教领袖;下设分管具体事务的官员。   第四单元单元练习   一、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   1.在两河流域实测子午线,并据此推算地球体积和圆周;建立巴格达天文台,发明精密的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地球仪和星盘仪等;编制《天文表》,是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文学作品《天方夜谭》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伊斯兰装饰艺术中没有人和动物圆形,但是精致的几何图形、绚丽的色彩组合等使这些艺术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典型的清真寺样式圆顶、尖塔等也反映了伊斯兰文明中独特的建筑风格。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人类文明多元论断的正确性。   二、在火星上观察地球,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1.奥斯曼帝国。 2.伊斯坦布尔。 3.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4.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有些地区的影响尤为深刻。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第12课 封建制度   一、基础练习   1.(从左至右依次为)日耳曼因素、隶农制、 4. 8世纪:上半叶采邑改革;11世纪:西欧封农奴 2.(1)C(2)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3.庄园 国王 教会贵族建制度基本确立;14世纪:14世纪之后庄园衰败。   二、拓展练习   5. B E D C A 6.在采邑改革后,封建主层层分封,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各级制度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国王位于最上层,但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这种情况在法兰西最为典型。国王只能控制自己的直属领地,收入有限,加上生活奢侈,入不敷出,又无处搜刮,出现王朝拦路抢劫的现象并非偶然。   第13课 城市的复兴   一、基础练习   1. 11 意大利北部 法兰西南部 2. 英国议会 法国三级会议 3.(1)封建等级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形成的过程中。8世纪上半期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在封建主层层分封的过程中形成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确立以后。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2)封建等级制是国王与各级贵族组成的统治秩序和政权形式。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侯、伯、子、男爵,骑士位于底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3)封建等级制的统治基础是各级封建贵族。等级君主制中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4)封建等级制中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等级君主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 C   二、拓展练习   r为“公民,人民”,bourgeoisie为“资产阶级”。从词源角度分析,市民、资产阶级都与城市密切相关,可以理解为从中世纪城市市民中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 6.(1)东方由富强转向落后,西方由落后转向先进。(2)西欧封建制确立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在与封建领主斗争中,部分城市取得自治,意大利北部地区城市兴起早,发展快。12世纪以后,英、法王权呈加强之势,先后召开等级代表会议,实行等级君主制,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3)拜占庭帝国日薄西山,统阶级内部派别斗争激烈,到了灭亡的前夜。   第14课 王权与教权   一、基础练习   1.(1)奠定教皇国的基础,并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2)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教权和王权各有所得。(3)表明教皇已完全摆脱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其后,教权不断增强。(4)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2.教会感到欣喜。从此,基督教会成为法兰克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3.一手掌握十字架,表示宗教权力,另一手握宝剑或者权标,表示世俗权力。“君权神授”,权力最终来自上帝。 4.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级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得到加强。这一结果是必然的。   二、拓展练习   5.(1)材料一:耶苏基督显灵,帮助克洛维的军队在面临毁灭时反败为胜。材料二:日耳曼国王没有文化,也不会治理国家,当时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2)材料二是可信的。材料一是把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神化,为王权与教权结合制造舆论。 6.主教授职权曾长期为世俗君主所掌控,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却规定世俗君主不得染指主教授职权,矛头直指亨利四世。所以,亨利四世要废黜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宣布剥夺亨利四世的教籍和帝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部分德意志大贵族遥相呼应,乘机制造事端,以致帝国政局动荡不安。亨利四世被迫屈服。   第15课 中世纪文化   一、基础练习   1.托马斯?阿奎那 《神学大全》 2. B 3.(1)× (2)× (3)√ (4)× (5)× 4.(1)法国南部。(2)基督教 伊斯兰教 (3)这位君王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创始人丕平之子,在位期间,大肆对外用兵,扩张版图,大致相当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史称查理帝国。800年加冕称帝,号“罗马人的皇帝”,后世称之为查理大帝。他在位期间曾出兵西班牙,征讨阿拉伯人。(4)法兰克王国。(5)罗兰的诗表达了忠君爱国的情操,虽有时代局限性,但其积极的部分应该充分肯定。   二、拓展练习   5. 略 6.相似点:体裁——叙事诗;主题思想——反映骑士的道德标准和理想追求;故事情节——歌颂查理大帝等人的武功伟业和传奇经历。不同点:主人公的地位不同——罗兰是普通骑士,贝奥武甫则成为王国;故事背景不同——查理大帝出兵西班牙,征讨阿拉伯人的情节比较真实,而挑战半人半神的怪物格伦德则明显具有虚构的成分。   第五单元单元练习   一、欧洲中世纪城市复兴起源于…… 1.忽视了城市复兴的背景中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2.10到11世纪,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有剩余;专门技巧的手工业部门生产,手工业脱离农业而成为追求交换价值的生产;各类商人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二、“黑暗的中世纪”,这一说法对吗? 略   第一分册综合测试   第一部分   1?D 2.B 3.B 4.A 5.A 6.D 7.B 8.C 9.A 10.C 11.B 12.A 13.C 14。A   15.D 16.B 17.B 18.C 19.B 20.D 21.C 22.D 23.A 24.B 25.D 26.B 27.D   28.B 29.C 30.C   第二部分   31.(1)A(2)F(3)B(4)C(5)G   32.(1)金字塔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2)政治制度:古代埃及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因为建造巨大的金字塔需要耗费数十万人力   和长达20年的时间,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动用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没有高度集权的   专制统治是不可思议的。   科学技术:建筑技术和科学发展水平高。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在没有起重机械、运   输工具和精密测量仪器的古代,如何完成这些工程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数学知识。   思想观念:古代埃及奉行“来世信仰”的观念。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为法老设置了一个死后依然存在的王室生活场所。这一切都是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   体现。   33?(1)因为这种数字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所以,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阿拉伯人   在长期探索、对外交流中,传承了古希腊文稿和艺术古迹,使这些在基督教时代几乎绝迹的文   化成果得以保存,意大利人通过阿拉伯人,才学到了这些古代文化成果。   (2)内涵丰富,不仅包含阿拉伯人固有的部落文化,还包含伊斯兰教文化和外族文化;涉及领域广   泛,如天文学、数学、医学、文学等;传播广泛。   (3)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34.(1)立足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2)材料三佐证了伯里克利的观点,材料四佐证了柏拉图的观点。   (3)本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   析问题,要求言之有据。无论学生偏向哪一种意见,都要看到另一种意见合理的一面。   伯里克利和柏拉图的观点都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某一方面做了评价,有事实依据,但是有一   定的片面性。伯里克利全面肯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它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   制度,如实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   和文化进步的基本面。柏拉图则强调了雅典民主政治不成熟的一面,值得重视,但是比较   偏激。 ‘   作为那个时代的人,伯里克利和柏拉图都没有也不可能看到雅典民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伯里克利和柏拉图的观点都是站在雅典奴隶主阶级立场上发表意见,具有阶级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   女和外邦人则都被排斥在外。对此,两位历史人物都未加任何质疑,是不可取的。   35.(1)左:封建等级制;右:等级君主制。   (2)没有直接的依附关系。这种制度导致国王的“虚君”地位,以及封建割据、国家分裂。   (3)与城市市民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4)城市兴起,商品经济活跃。   36.本题采取分级评分:   ①得出与材料没有任何关联的观点,或者仅仅抄写若干材料,没有任何自己的意见。(o分)   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观点,但是没有史实依据。(2分)   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观点,用史实加以充分证明。(5分)   ④能提出两个或以上不同角度的评价和观点,用史实证明也比较充分。(8分)   ⑤不仅能从不同角度评价,用充分的事实加以证明,更能对看似矛盾的现象给出合理的分析。(12分)

匿名用户 2021-04-04 10:26:44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外开放是一项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富强的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对外开放战略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由适应性、学习性开放向战略性、制度性开放转变。党的十七大又全面阐述了坚持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思维和新蓝图,党的十八大更是强调我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使这一战略更加完善。实施这一战略,既是对过去一系列对外开放基本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又显示出我国进一步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实现与各国长期合作的战略意志。   一、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由于美苏冷战对峙和西方的敌对封锁,为了维护自身战略安全,我国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国家对外交流主要集中于与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直到197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格局和国内政局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的认知发生重要转变,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主动参与国际政治经济……

阅读全文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外开放是一项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富强的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对外开放战略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由适应性、学习性开放向战略性、制度性开放转变。党的十七大又全面阐述了坚持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思维和新蓝图,党的十八大更是强调我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使这一战略更加完善。实施这一战略,既是对过去一系列对外开放基本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又显示出我国进一步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实现与各国长期合作的战略意志。   一、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由于美苏冷战对峙和西方的敌对封锁,为了维护自身战略安全,我国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国家对外交流主要集中于与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直到197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格局和国内政局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的认知发生重要转变,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主动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逐渐明晰和发展。   (一)让利吸引的初始探索阶段(1978—1991)   1978年实行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以苏联模式为样板建立起来的统制型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这种封闭的经济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脆弱的民族企业,但极大地阻断了中国与外部世界正常的交往与互动。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处于商品跨国流动的边缘地区,经济实力相对持续下降,而西方发达国家与新兴发展中国家(地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对外开放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家(地区)经济实力快速上升,特别是“亚洲四小龙”通过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经验激励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决策。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形势与外部环境的判断也发生转变,充分认识到战争不再是世界的主要威胁,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①这种外部环境压力与内部认知的变化决定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势在必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当代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重新开启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开始接受科学技术、资本以及市场的思路与实践,②而且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对外开放的初始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主要以让利方式吸引国外资本与先进技术,并以试点形式逐步推广扩大。   首先,让利是吸引国外投资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对外开放之初,我国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急需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以实现国内经济起步。但是,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文革的消极影响使得初步开放的中国市场既不为外部世界充分了解,也非国际投资的理想场所。国内市场封闭,经济状况落后,政治环境不透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让国外投资者感觉风险巨大。①   为了创造良好的开放大局,我国在税收、土地、利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让利优惠措施,以此吸引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其次,面对各种思想观念阻力,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与战略智慧,实施开放的过程必须小心审慎。为此,我国采取了先行设立经济特区的方式,实行试点式、由点带面的开放模式。作为国外经验与国内环境相结合的试验场地,经济特区旨在降低开放的风险与代价,不断积累有效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开放形式。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得以逐步扩展至全国。从对外开放的初始探索中,我国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特色发展道路,为改革开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对外开放为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做好了必要准备,为国内经济起飞奠定了物质与制度基础;另一方面,让利的开放模式吸引了国外先进技术、资金与管理经验,为国内企业发展指引了方向,也满足了国内发展的需要,向国际社会显示出我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决心。   (二)互利发展的全面开放阶段(1992—2005)   对外开放初始探索的成功,为我国转向以互利发展为特点的全面开放奠定了基础。我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重要节点,即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中国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将互利共赢战略落实到地区关系中,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对外开放由政策性向制度化的转变。   党的十四大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为全方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互利发展。首先,我国对外开放正式从经济特区试点转为建立全方位开放格局。以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为契机,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成熟,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扩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中心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和沿江地带”的全方位开放格局。②   其次,在“引进来”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实行“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双管齐下。“引进来”战略为我国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能量,促进了国内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我国企业逐步具备了探索海外市场的愿望与实力。最后,我国逐步转变以让利为主的开放模式,追求互利的开放目标。让利的开放政策使国外企业充分享受到中国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优惠的投资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持续增长的居民消费能力,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出口市场,国外企业在我国的投资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与国内企业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谋求互利目标,在继续保持国外企业享受我国开放收益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期望利用对外开放为国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开辟支持我国长期持续发展的能源与资源进口市场。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给东亚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使“东亚奇迹”的光环破灭。在此背景下,东亚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止经济进一步衰退并寻求实现经济恢复与增长的路径。中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在东亚各国纷纷被迫允许本国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顶住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阻止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中国的做法赢得了东亚国家的信任,对危机后东亚合作提供了关键条件。①   东亚金融危机促进了中国与东亚国家的联系,推动了东亚合作的发展。中国负责任的态度贯彻落实了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并将这一战略从主要以双边交往为主的政策性开放领域,推向地区合作层面。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政策性向制度化转变,由以双边交流为主转向对国际组织的全面参与。我国开始通过调整国内经济体制,适应国际规则与规范,并利用国际多边经济组织带动国内经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②   对WTO规则的遵守也表明,随着实力的增强,我国开始逐步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入WTO的过程充满了曲折与困难。我国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谈判取得WTO成员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与发展中国家身份的认可。一方面,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使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疑虑。在西方社会看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匹配环境,国际上也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先例,因而我国入世谈判充满了艰辛。另一方面,国家的实力现状和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WTO规定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优惠措施。但是,西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倾向于将我国定位为发达国家,以获取更大的收益。①   加入WTO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收益。融入WTO国际规则后,我国逐渐成为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我国对WTO规则的学习与适应过程,本身就是对成功经验的借鉴。WTO规则指导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与WTO成员的谈判也加强了国内经济制度的透明化与制度化趋势。对WTO规则的适应与学习,促进了我国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使得我国可以在相同规则下参与国际竞争。其次,加入WTO表明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改革成果的肯定,突显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也促使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发生重大改变,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发展,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加入WTO也表明了我国对世界的承诺以及承担相应国际责任的态度。   随着加入WTO,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也由互利发展走向合作共赢。加入WTO不仅深化了我国与世界的相互依赖关系,我国在实现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国际社会也从我国发展中获益,我国对外开放的互利共赢诉求更加明朗。互利共赢强调国家利益与伙伴国利益并举,谋求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符合国际组织建立的初衷。因此,对外开放战略的阶段性转变,特别是从政策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的转型,标志着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实现世界经济的互利发展   与合作共赢。   (三)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确立(2005年至今)   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催生了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于2005年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②   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明确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开放战略的指导方针———互利共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③   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①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将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从而使这一战略更加成熟和完善。②   可以说,一方面,我国对外开放的演进和深化逐渐明晰了以互利共赢为指导方针的开放战略,我国与世界的交往实践也勾画了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首先,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从让利吸引、互利发展到合作共赢的过程。让利吸引体现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融入世界经济的紧迫性,反映了开放初始阶段国家对西方技术资金和成功经验的强烈需求。我国通过让利方式获得了国家发展所需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与国外资金,为民族经济起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让利也使我国付出了巨大成本,优惠性税收、利率、土地政策使国外投资者赚取了丰厚利润。随着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转向以互利为主的开放模式,强调交易双方共同获益,我国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分享国家发展成果,也追求民族企业的壮大。互利发展阶段的深化使国家的对外开放顺势转向追求共赢,不仅强调双边交往的共同利益,也兼顾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国际秩序的和谐与稳定。其次,对外开放由政策试点、全方位开放转为制度性开放。对外开放初始探索阶段,国家以经济特区模式开启对外窗口,尝试与外界接触。随着政策试点的成功,开放进入全方位格局,从沿海扩展至内陆。同时,开放也由单纯的政策领域、双边模式转向制度层面、多边渠道。我国不仅关注双边经贸交流,也参与全球国际机制的建立。   另一方面,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也是和平发展的需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区域合作的兴起以及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都凸显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地位。我国顺应国际形势,提出“和平发展”理念,强调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并不谋求霸权地位,也不会改变现有国际体系。我国关注国家发展对双边关系的促进、贸易互惠的实现以及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平发展表明我国不仅追求国内社会稳定,还致力于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就是和平发展理念在对外开放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既强调改变不平等状态,追求国家之间相互平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也强调国家之间存在广泛的利益共同点,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国家利益,达成互利共赢的效果。和平发展理念还强调文明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包容与相互尊重,肯定了不同文明可以共同存在,并通过相互学习实现互利共赢。   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理论基础   我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提出具备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日益演进的经济全球化是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实施的全球背景,国际机制理论则为这一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全球背景   全球化与互利共赢紧密相关。它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使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赖,一国经济若要长期稳定发展,只有融入整个世界经济体系才能实现。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为对外开放创造了机遇,频繁的跨国界流动提高了市场效率并增加了财富增值量,为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动力。①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使国际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进而导致实现利益的方式多样化。②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就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③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相互依赖的增强,也为国际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世界政治中的相互依赖是国家之间或国际行为体之间以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包括敏感性和脆弱性两个方面。敏感性主要指国家对外部环境或其他国家政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脆弱性则是面对变化进行调整所要付出的代价程度。④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和技术变革的推动,国家之间的互动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依赖不断加深,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⑤   全球化也使得国际交往对象日益复杂化,国家之间在不同结构层面上进行博弈,既包括主权国家的交易,也涵盖国际组织内部的讨价还价。全球化背景下的博弈结构,不仅使国家深嵌于复杂的多层次经济网络中,不能轻易退出博弈,而且任何单个国家都无法承受背叛所付出的代价,合作成为国家战略的最优选项。   其次,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国际组织不断增加,改变了国际交往环境。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间的交流平台和信息传递通道,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①   国际组织本身有一定的规范性,有特定的规则、规范和原则,国家参与的前提是遵守国际组织的规定,这就为博弈奠定了基本框架。国际组织也提供了明确的惩罚机制,对于采用背叛策略的国家有相对明确的惩罚方式,成为独立于国家的约束力量。国际组织的不断壮大,推动了国际合作的发展,为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制度保障。再次,全球化的发展也引发了大量的全球性问题,改变了博弈的性质。全球问题的出现,使国家面临大量的共同威胁,包括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犯罪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无法由单个国家完成,需要国家之间相互合作。同时,部分问题有其紧迫性,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面对共同威胁的情况下,博弈性质发生转变,博弈双方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合作者,向着解决全球问题的共同目标前进。尽管全球问题的出现威胁国家利益,但也促进了国际合作的实现。全球问题的存在使得合作收益远远大于妥协成本,国际合作成为面对全球问题的最优选项。   最后,全球化促发了国家互利共赢的合作意识。在传统意义上,国际关系处于零和博弈状态,即“你的所得即为我的所失”,国际政治交往无法实现共赢。但是,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互动频繁,国家在国际交往实践中意识到共赢是可以实现的。共赢意识的产生成为转变博弈形式的重要条件,国家只有意识到合作的利益才会积极主动采取合作策略。这种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国家自身的发展,还有助于维护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可以说,互利共赢是全球化发展的理性选择。   (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理论基础   国际机制理论为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突显。罗伯特·基欧汉从政策协调的意义上定义合作,将合作与单纯的共同利益区别开来。他提出,合作是政策协调过程的结果,即当一国政府遵从的政策被其他国家政府视为能够促进自己目标的相互认识时,就会发生政府间合作。②   国际机制作为一种媒介,能够推动国家政策协调和国际合作的实现,它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确立规范行为体义务的法律框架,增强信息透明度和承诺可信性并降低交易成本,以塑造国际交往结果的预期,从而促进国际合作的实现。在一个多层国际体系中,国际机制在实质问题上促进协议达成,协调行为体预期,提高行为体得到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国际合作则帮助各国政府实现期望的融合。   国际机制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关国家在国际特定领域存在共同利益,而且这一共同利益只能通过合作获得;二是只有国家间彼此合作的利益大于不合作时,合作才会产生。①在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对外交往行为中,我国可以通过参与或建立国际机制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从以双边交流为主转为对国际组织的全面参与,正式迈入了制度性阶段。我国开始通过调整国内经济体制,适应国际规则与规范,并利用国际多边经济组织促进国内经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②   由此,国际机制逐渐成为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一方面,参与国际机制表明我国是一个维持国际体系现状而非改变现状的国家。③加入国际机制建设进程后,机制的规则与责任推动了我国维持国际现状的意愿与能力。这种对国际现状的维持也有利于反驳西方的“中国威胁论”,为我国和平发展创造稳定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参与国际机制有助于实现国家利益。我国与国际机制的合作程度主要取决于合作所带来的利益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   此外,我国还以推动国际合作为目标,逐步推动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实现合作的国际机制,既有双边机制,也有地区性、全球性多边机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包括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中英财经会议等等。可以说,互利共赢本来就是国家之间的互动,是理性行为体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交易与合作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际合作都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国家之间的交往可以通过相互信任、协商合作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国际机制理论不仅为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国际机制本身也是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三、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内在要求   互利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求中国随着开放的扩大和自身综合实力的增强,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统筹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兼顾本国利益与伙伴国利益,在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国家间协调发展。   (一)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内涵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包括互利与共赢两层含义。互利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基础和动力,强调国际经济互动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效率和“非零和博弈”状态。共赢则在互利基础上关注国际交往中利益的公平分配和双方的协调发展。如果说互利是效率问题,那么共赢则是分配问题,互利可能使双方共同受益的程度不同,而共赢正是要实现双方的协调发展。①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关键在于国家之间交往的互利性,落脚点是实现双方共赢,②   其对象既包括双边关系中的国家,也涵盖全球经济的繁荣与政治格局的稳定。互利与共赢并非同时实现,互利保障了持续的交往,共赢则强化了合作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在互利共赢战略下,国家更加重视长远利益,甚至在特定时期以让利形式追求长远发展。互利共赢开放战略高度重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国际交往与对话的前提,国际合作本身也建立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这一战略强调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共同发展,国家利益与伙伴国利益共同实现,并致力于创造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格局。它要求各国以自身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③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核心内涵就是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以此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要求   互利共赢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开放战略,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协调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统筹开放战略,也是国际交往中兼顾本国利益与伙伴国利益的互利共赢战略。这是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内在要求。   一是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互利共赢理念标志着我国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世界各国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大国,肩负的国际责任也日益增强。作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是我国实现和谐世界与和平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也是打破西方“中国威胁论”的政策实践,必须服务于负责任大国形象建设的需要。对此,我们不仅要积极推进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使我国开放发展的成果惠及周边地区,还要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规则制定和完善,推动贸易谈判的发展。   二是统筹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国内改革为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特别是1992年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对外开放的深化发展。同时,对外开放的深化也促进了国内经济改革,加入WTO后为履行相关承诺加速了国内经济改革进程。互利共赢战略明确强调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内外联动”。内外联动突出国内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均衡,对外开放的速度不能超过国内改革所能承受的限度,国内改革也应充分利用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机遇与经验。这一战略要求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基础,在保证国内经济改革稳定进行的前提下,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推动实现国内与国际统筹发展。   三是兼顾本国利益和伙伴国利益。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主体包括三个层面:本国利益、伙伴国利益以及世界经济繁荣与政治秩序稳定。首先,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的前提,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国家作为理性行为体,其决策的依据是对收益与代价的核算,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营造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实现国家利益。其次,伙伴国利益的实现是维系合作的关键。这一战略要求在实现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兼顾伙伴国利益,国家之间通过谈判协商与长期合作,实现共同利益。互利共赢则是稳定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手段,它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在深化对外开放时也要回馈国际社会,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最后,这一战略的外溢效应是实现世界整体收益,即全球经济体系的持续繁荣与世界政治局势的和平稳定。实践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不仅着眼于国家利益的实现,也注意平衡伙伴国收益,并以大国身份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三)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意义   互利共赢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适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实行对外开放的指导方针,也是实现和平发展、走向负责任大国的必然选择。坚持这一战略,对我国有效参与全球竞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是创新对外开放的思维方式。从最初对外开放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再到互利共赢,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互利共赢是新时期我国坚持和深化对外开放的智慧结晶,是对国家“大经贸战略”、“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践中的理论创新。我国早期的对外开放着眼于抓住外部机遇,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忽视了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也引发了一系列国际问题。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更大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互利共赢充分表明我国对外开放兼顾国家利益与伙伴国利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社会稳定等双重利益。我国要成为世界性大国,进而走向世界性强国,必须长期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①

匿名用户 2021-04-05 11:29:06

全球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相反,有可能推动经济全球化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谷底逐步恢复增长。贸易投资自由化进一步推进,跨境投资将快速反弹。应对危机将刺激新一轮技术革命,国家间新技术与新兴产业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气候变化问题的规则化,将对全球经济增长方式与贸易投资产生深远影响。发达经济体优势地位不会改变,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全球多元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演变,全球治理结构处于危机后的快速调整之中。   1.全球经济将重拾增长势头   对大部分经济体而言,2009-2010年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的谷底,“十二五”时期将是世界经济自谷底反弹复苏时期。历史经验表明,重大危机后,经济恢复将历时数载,恢复性增长往往伴随着局部危机,复苏过程曲折波动。“十二五”期间,预计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左右,低于危机爆发前2003-2007年的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为2%左右,发展中经济体为5%左右。   2.贸易投资自由化将取得新进展   贸易自由化将取得新进展。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缓慢推进,停滞多年的多哈回合有可能于“十二五”前期完成谈判。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进……

阅读全文

全球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相反,有可能推动经济全球化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谷底逐步恢复增长。贸易投资自由化进一步推进,跨境投资将快速反弹。应对危机将刺激新一轮技术革命,国家间新技术与新兴产业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气候变化问题的规则化,将对全球经济增长方式与贸易投资产生深远影响。发达经济体优势地位不会改变,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全球多元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演变,全球治理结构处于危机后的快速调整之中。   1.全球经济将重拾增长势头   对大部分经济体而言,2009-2010年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的谷底,“十二五”时期将是世界经济自谷底反弹复苏时期。历史经验表明,重大危机后,经济恢复将历时数载,恢复性增长往往伴随着局部危机,复苏过程曲折波动。“十二五”期间,预计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左右,低于危机爆发前2003-2007年的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为2%左右,发展中经济体为5%左右。   2.贸易投资自由化将取得新进展   贸易自由化将取得新进展。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缓慢推进,停滞多年的多哈回合有可能于“十二五”前期完成谈判。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进一步活跃。危机后有所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随着气候问题的规则化,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制约作用更加突出。随着国际分工的持续深化,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仍将高于全球经济增长。   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信息技术革命和市场竞争的多重力量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全球供应链,这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跨国公司研发的国际化、服务外包、高端制造业的跨境转移,为承接国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难得的国际机遇。这场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更希望吸引外资来加速走出危机,各国吸引跨国投资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将有利于打破东道国的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推动投资自由化。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推动下,跨国公司将进一步加快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步伐。全球生产供应链继续深化,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区域性生产供应链地位上升。全球跨境投资将呈现快速恢复性增长。   3.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为了尽快走出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新一轮技术革命,力图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同时抢占新技术、新产业的制高点。信息技术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虚拟现实、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将革命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新能源、低碳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既可能推动其技术进步,也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4.可持续发展问题影响力将突显   发达国家极力通过强化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国内规则,为其新技术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美国政府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政策的转变,气候问题国际规则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各国纷纷调整其生产与消费模式,低碳技术、环保产业、绿色产业将得到大力发展。“碳关税”的引入,将对全球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新的影响。   5.全球经济格局将进一步多元化   金融危机为全球经济格局多元化提供了新契机。为了协力应对危机,形成了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G20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平台。此次危机暴露了当今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与不公正,改革现有金融经济秩序正在成为共识。全球金融监管将有所加强,有利于减少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带来的风险。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不会改变,主要货币间汇率波动可能加剧。为了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配合,发达国家不得不作出妥协。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将明显快于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份额进一步提高。但是,必须看到,发达经济体仍占据当今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其技术领先优势、全球规则主导权和全球配置资源能力的优势,在相当长时期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日益复杂   对中国而言,“十二五”时期外部机遇与挑战并存,金融危机后的大调整、大重组,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机遇大于挑战。中国金融稳健,财政状况良好,外汇储备丰裕,经济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巨大,产业配套齐全,基础设施良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具有抓抢机遇的良好条件。   1.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1)经贸大国地位基本确立   在未来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平台G20中,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尽管我国政府明确拒绝G2(中美共治)的提法,但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幅上升的事实不可否认。“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保持经济总量大、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的基本格局,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将继续保持第一大出口国地位,并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中国大国地位基本确立,在未来国际规则调整、制定与新的全球治理机制中,将有利于我国充分发挥影响力,更好地体现我国的利益,为我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2)承接高端生产要素与产业活动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显现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各国政府与跨国公司应对危机的措施,将大大推进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与整合。中国同时拥有快速扩张的大市场与低成本双重优势,对全球高端生产要素与产业活动的吸引力大幅上升。我们对近500家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中国在跨国公司未来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跨国公司不仅将继续把中国作为其面向全球市场的制造基地,而且计划大力开拓中国市场,将更多的研发活动、区域总部、先进服务业和高端制造等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活动向中国转移。同时,中国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进一步显现。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对金融人才、技术人才的挤出效应,为我国吸引高端人才特别是海外留学人才提出了难得机遇。进一步引进高端生产要素与产业活动,将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创新研发能力,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增强我国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3)后危机时期跨国并购的机遇   金融危机后,不少企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中国对外投资的市场准入机会大增。大部分经济体中企业市场价值大幅缩水,资源、技术、品牌、渠道等价格下降,为中国实现低成本海外并购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财政金融稳健、外汇储备丰裕,具备抓住机遇的基本条件。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主动整合外部资源与市场,低成本获取海外的资源、技术、研发能力、国际品牌与国际市场渠道,大大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4)发展中国家快速推进工业化带来的机遇   以印度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对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设备、工业装备等产生强劲需求,有利于我国扩大海外工程承包、增加建筑设备和成套设备等资本密集产品出口,带动我国出口增长、结构升级和出口市场多元化。   2.中国对外经贸摩擦与矛盾凸显期   “十二五”时期,中国对外关系日益复杂,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是大国责任相应增加。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期待更多,对我国未来实力增长的影响更加敏感与警惕,我国也需要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国际责任范围将十分广泛,涉及政治、外交、人权、贸易、汇率、市场开放、安全、防止核扩散、非传统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在全球规则的调整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协调本国与他国利益,对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贸易摩擦仍处高发期。我国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高,与贸易伙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与发达国家的正面竞争会越来越多;“特保”与“非市场经济国家”两个歧视性条款在“十二五”时期仍将有效。三是吸引投资面临更加激烈的来自他国的竞争,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四是气候问题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带来新挑战。气候问题在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结构升级的同时,对我国经济贸易也会带来挑战,一方面节能减排的承诺可能挤压我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可能采取的碳关税等边境措施,可能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竞争力,并进而影响到我国对出口型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五是随着进一步扩大开放,防范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制定对外开放新战略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后危机时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重大机遇,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   第一,牢固树立抓抢后危机时期战略机遇的意识。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全球性或区域性危机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战略机遇。后危机时期国际产业的大调整、大重组,蕴含着极大的战略机遇,是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中的黄金期,必须牢固树立抓抢战略机遇的强烈意识与紧迫感,充分发挥大市场与低成本的双重优势,使国家综合实力上一个大台阶。   第二,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在全球化时代,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上升,是符合全球发展趋势的。按可比口径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相比较,我国并不存在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问题,更不会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从美、日、德等国的历史经验看,我国未来仍将保持外贸顺差,只要将规模保持在合理范围,适度顺差是有利的。目前我国的开放格局是在九年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对外谈判时确定的,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和面临的突出矛盾,与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开放已经滞后于发展的新要求。   第三,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适时调整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战略是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将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对外开放战略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调整目标、重点与政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来支撑我国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四,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开放理念。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新兴大国,“十二五”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将出现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我们要重新定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角色,增强互利共赢的开放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与发挥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相结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着力改变我国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状况,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这是“十二五”时期开放战略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未来10-20年内我国仍然处于就业高峰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是我国的优势所在,也是利用国际市场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劳动密集型出口。   第六,提高开放经济的管理水平,防范风险。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散,再次提醒我们,开放进程中机遇与风险并存,不开放是没有出路的;开放中不注重风险管理,也将付出惨痛代价。因此,更加灵活地运用汇率、利率等经济手段,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开放经济的管理水平,才能在参与全球化当中趋利避害。   四、对外开放新战略新思路   (一)对外开放战略进入调整的关键时期   自20世纪70年代末,借鉴东亚部分经济体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成功经验,针对外汇短缺的突出矛盾,我国实行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的对外开放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规模、综合国力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与此同时,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国内部门与涉外部门发展的不平衡等矛盾日益突出。中央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赖物质资源投入驱动的粗放发展方式,转变为以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集约发展新模式,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外经济部门作为我国经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着国际分工地位低下、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服务业开放和对外投资严重滞后、开放经济管理体制与政策尚待完善等诸多问题,亟须大幅度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与水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对外开放战略提出了新要求。对外开放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子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随着经济发展战略从以往追求速度与规模,变化为追求效率与效益,对外开放战略必须作出根本性的调整。要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与水平,也要求我国与时俱进地调整对外开放战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进一步突显了调整对外开放战略的紧迫性。   (二)对外开放新战略的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对外开放战略总体目标是,准确把握后危机时期的国际机遇与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着力引进高端生产要素与产业活动,不断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培养一批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中国和平发展。提高开放经济的管理水平,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与以往相比,对外开放新战略的内容将出现重大新转变:从追求外贸外资的规模与速度转变为讲求质量与效率;从以“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从以制造业开放为主要转变为制造业与服务开放并重。

匿名用户 2021-04-05 18:56:58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一、基础练习 1. .D 2. C 3. C 4. A 二、拓展练习 5.(1)B(2)人身自由,但不属于罗马氏族成员,没有氏族权利,无权分得公地,不能参加人民大会,租佃贵族的土地,有的因借债而沦为奴隶。(3)A(4)平民在经济和军事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罗马的工商业多由平民经营,税收的很大一部分也来自平民。一切与罗马有关的战争,无论是自卫战,还是对外扩张都离不开平民的参与。(5)B(6)成果:打破贵族的特权,百人队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打破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以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三个血缘部落。局限:按照财产多少决定百人队的数字,以及在百人队会议进行表决时,每个百人队只有一票的规定使第一级的富有者还可操纵绝对多数。(7)C(8)土地少,加上连年出征,负债严重。债权人可以任意把债务人拘禁起来,强迫他们以劳动偿还债务,有的甚至把他们卖往海外。(9)贵族答应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平民有权选出两名“保护官”,以保护平民利益。颁布了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6.内因:统治者腐朽;奴隶制度的腐朽性使奴隶和……

阅读全文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一、基础练习 1. .D 2. C 3. C 4. A 二、拓展练习 5.(1)B(2)人身自由,但不属于罗马氏族成员,没有氏族权利,无权分得公地,不能参加人民大会,租佃贵族的土地,有的因借债而沦为奴隶。(3)A(4)平民在经济和军事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罗马的工商业多由平民经营,税收的很大一部分也来自平民。一切与罗马有关的战争,无论是自卫战,还是对外扩张都离不开平民的参与。(5)B(6)成果:打破贵族的特权,百人队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打破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以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三个血缘部落。局限:按照财产多少决定百人队的数字,以及在百人队会议进行表决时,每个百人队只有一票的规定使第一级的富有者还可操纵绝对多数。(7)C(8)土地少,加上连年出征,负债严重。债权人可以任意把债务人拘禁起来,强迫他们以劳动偿还债务,有的甚至把他们卖往海外。(9)贵族答应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平民有权选出两名“保护官”,以保护平民利益。颁布了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6.内因:统治者腐朽;奴隶制度的腐朽性使奴隶和奴隶主都失去了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军队和官僚机构过度的开支,导致通货膨胀;经济上的分散伴随以政治上的分权,随着贸易的衰落和国家岁入的减少,帝国大厦开始崩溃。外因:蛮族大规模入侵。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一、基础练习 1. A 2. A 3. D 4. A 5. D 二、拓展练习 6.(1)C (2)“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体现了罗马人的法制精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利,规范了社会生活。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的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部法只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3)《民法大全》说明古罗马人已有制定法律来约束人民行为,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罗马人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 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 1.选举法:选举城邦重要公职人员;立法权和行政权:修改法律、解决财政收支、决定宣战和媾和、缔结和解除盟约、评定军功等;司法审判权;监察权。 2.人民主权(全体公民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唯才是举。 3.奴隶、外邦人、妇女、未成年的男子,这些人都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 4.狭隘指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太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少部分的公民,仅占总人口的9%左右);最充实+指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 二、真正的法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保留了许多原始习惯法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 2.体现出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 3. A 4.法官极有可能会判定罗莫洛斯的家人胜诉。理由:当时(公元前510年)古罗马还尚未形成成文法典,量刑定罪依据习惯,贵族掌握着对习惯法的解释权,可以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护自己的特权。(此外,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也会与贵族展开不懈的斗争,也有可能胜诉) 5.可能性一: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斯一般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站死士兵的家人。可能性二:罗莫洛斯的财产被其家人继承,因为他有继承人,再者“十二铜表法”作为早期的成文法,仍然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6.法官不会判克丽奥佩特拉母子加入罗马籍。因为,罗马的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如果从恺撒的强权角度考虑,他们也可能会获得罗马国籍)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一、基础练习 1. D 2. B 2. C 4. A 二、拓展练习 5.(1)A(2)经济:商贸繁荣;宗教:半岛的宗教祭祀中心,有天降神物的黑色陨石和克尔拨古寺,多神自然崇拜盛行。(3)周边外族争夺霸权的战争,凯觎半岛商路控制权的战争,致使经济严重衰退;生存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信仰危机,外来宗教观念传入。(4)B(5)A(6)C(7)610年在麦加传教,遭到迫害,被迫于622年出走麦地那;不久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7世纪30年代初,阿拉伯统一国家初具形态。 6.661年,穆阿维亚建立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750年,阿拔斯利用下层民众起义,推翻倭马亚王朝,建立阿巴斯王朝,迁都巴格尔。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达到鼎盛,此后转向衰落。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一、基础练习 1. A 2. D 3. C 4.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二、拓展练习 5.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立国的基础,《古兰经》是一切权力和法律的最终根据;开始使用苏丹的称号,苏丹是国家元首,也是最高宗教领袖;下设分管具体事务的官员。 第四单元单元练习 一、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 1.在两河流域实测子午线,并据此推算地球体积和圆周;建立巴格达天文台,发明精密的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地球仪和星盘仪等;编制《天文表》,是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文学作品《天方夜谭》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伊斯兰装饰艺术中没有人和动物圆形,但是精致的几何图形、绚丽的色彩组合等使这些艺术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典型的清真寺样式圆顶、尖塔等也反映了伊斯兰文明中独特的建筑风格。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人类文明多元论断的正确性。 二、在火星上观察地球,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1.奥斯曼帝国。 2.伊斯坦布尔。 3.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4.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有些地区的影响尤为深刻。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第12课 封建制度 一、基础练习 1.(从左至右依次为)日耳曼因素、隶农制、 4. 8世纪:上半叶采邑改革;11世纪:西欧封农奴 2.(1)C(2)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3.庄园 国王 教会贵族建制度基本确立;14世纪:14世纪之后庄园衰败。 二、拓展练习 5. B E D C A 6.在采邑改革后,封建主层层分封,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各级制度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国王位于最上层,但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这种情况在法兰西最为典型。国王只能控制自己的直属领地,收入有限,加上生活奢侈,入不敷出,又无处搜刮,出现王朝拦路抢劫的现象并非偶然。 第13课 城市的复兴 一、基础练习 1. 11 意大利北部 法兰西南部 2. 英国议会 法国三级会议 3.(1)封建等级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形成的过程中。8世纪上半期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在封建主层层分封的过程中形成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确立以后。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2)封建等级制是国王与各级贵族组成的统治秩序和政权形式。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侯、伯、子、男爵,骑士位于底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3)封建等级制的统治基础是各级封建贵族。等级君主制中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4)封建等级制中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等级君主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 C 二、拓展练习 r为“公民,人民”,bourgeoisie为“资产阶级”。从词源角度分析,市民、资产阶级都与城市密切相关,可以理解为从中世纪城市市民中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 6.(1)东方由富强转向落后,西方由落后转向先进。(2)西欧封建制确立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在与封建领主斗争中,部分城市取得自治,意大利北部地区城市兴起早,发展快。12世纪以后,英、法王权呈加强之势,先后召开等级代表会议,实行等级君主制,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3)拜占庭帝国日薄西山,统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激烈,到了灭亡的前夜。 第14课 王权与教权 一、基础练习 1.(1)奠定教皇国的基础,并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2)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教权和王权各有所得。(3)表明教皇已完全摆脱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其后,教权不断增强。(4)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2.教会感到欣喜。从此,基督教会成为法兰克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3.一手掌握十字架,表示宗教权力,另一手握宝剑或者权标,表示世俗权力。“君权神授”,权力最终来自上帝。 4.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级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得到加强。这一结果是必然的。 二、拓展练习 5.(1)材料一:耶苏基督显灵,帮助克洛维的军队在面临毁灭时反败为胜。材料二:日耳曼国王没有文化,也不会治理国家,当时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2)材料二是可信的。材料一是把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神化,为王权与教权结合制造舆论。 6.主教授职权曾长期为世俗君主所掌控,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却规定世俗君主不得染指主教授职权,矛头直指亨利四世。所以,亨利四世要废黜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宣布剥夺亨利四世的教籍和帝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部分德意志大贵族遥相呼应,乘机制造事端,以致帝国政局动荡不安。亨利四世被迫屈服。 第15课 中世纪文化 一、基础练习 1.托马斯·阿奎那 《神学大全》 2. B 3.(1)× (2)× (3)√ (4)× (5)× 4.(1)法国南部。(2)基督教 伊斯兰教 (3)这位君王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创始人丕平之子,在位期间,大肆对外用兵,扩张版图,大致相当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史称查理帝国。800年加冕称帝,号“罗马人的皇帝”,后世称之为查理大帝。他在位期间曾出兵西班牙,征讨阿拉伯人。(4)法兰克王国。(5)罗兰的诗表达了忠君爱国的情操,虽有时代局限性,但其积极的部分应该充分肯定。 二、拓展练习 5. 略 6.相似点:体裁——叙事诗;主题思想——反映骑士的道德标准和理想追求;故事情节——歌颂查理大帝等人的武功伟业和传奇经历。不同点:主人公的地位不同——罗兰是普通骑士,贝奥武甫则成为王国;故事背景不同——查理大帝出兵西班牙,征讨阿拉伯人的情节比较真实,而挑战半人半神的怪物格伦德则明显具有虚构的成分。 第五单元单元练习 一、欧洲中世纪城市复兴起源于…… 1.忽视了城市复兴的背景中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2.10到11世纪,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有剩余;专门技巧的手工业部门生产,手工业脱离农业而成为追求交换价值的生产;各类商人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二、“黑暗的中世纪”,这一说法对吗? 略

匿名用户 2021-04-10 18:43:01

鄱阳湖 位置 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上,中,下游的长江南岸。鄱阳湖,松门山为界分为两部分,北部和南部,北面是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主湖体长度133公里,最宽的点74公里。 第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长,从北到南74公里,从东到西,最宽处为173公里,平均宽度16.9公里,1200公里长的海岸线,湖体面积?3283平方公里(湖口的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为8.4米,最深处约25.1米,体积约27.6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接收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的第一个湖口注入河流 - 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量的三条河流的水海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湖泊。鄱阳湖水流域面积?162200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积的9%,占流域面积的97%左右,长江流域的水系统平均年径流量为152.5十亿立方米左右,占长江流域的16.3%,平均年径流量。 “干前线,洪水,自然景观 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时间为12.86米……

阅读全文

鄱阳湖 位置 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上,中,下游的长江南岸。鄱阳湖,松门山为界分为两部分,北部和南部,北面是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主湖体长度133公里,最宽的点74公里。 第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长,从北到南74公里,从东到西,最宽处为173公里,平均宽度16.9公里,1200公里长的海岸线,湖体面积?3283平方公里(湖口的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为8.4米,最深处约25.1米,体积约27.6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接收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的第一个湖口注入河流 - 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量的三条河流的水海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湖泊。鄱阳湖水流域面积?162200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积的9%,占流域面积的97%左右,长江流域的水系统平均年径流量为152.5十亿立方米左右,占长江流域的16.3%,平均年径流量。 “干前线,洪水,自然景观 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时间为12.86米,于7月31日最高水位22.59米, 1998年2月6日,1963年,5.90米(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年内的最低水平,水位介于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的。鄱阳湖水位波动幅度随水,天然调蓄洪功能。在湖里区的水位幅度的变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急剧增加,广大水面的水位下降干燥的季节,滩地裸露流归槽,剩余的湖蜿蜒的水道。低水位线,洪水的自然景观。 IV历史 鄱阳湖在古代彭蠡泽湖官厅等称号,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地质,气象,水文符合在长期发展中的作用,彭蠡泽向南扩展的松门山的湖对面直路波阳县从而更名为鄱阳湖附近。湖前南侵,南方松门山原本人口稠密的平原肖扬,象湖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猫头鹰阳县和海微弱的县治入水淹没,和历史,已经有申小龙阳起都昌,沉海淡淡的说:“从武。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进化,大约1600以来形成的现代鄱阳湖的雏形,像一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腰带上的长江。 5个国际重要湿地 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长江流域的调蓄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特殊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0个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但也划定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维护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6, “鹤的世界”,“珍禽王国” 受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鄱阳湖,平均年降雨量1636毫米,形成“河漫滩宽阔的绿化,梅黄烟雨中湿润季风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合候鸟越冬,每年秋季至初冬(10月),数万成千上万的候鸟飞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和中国的东北,西北和其他地方,直到第二年春天(四月)逐渐离开。今天,在保护区的鸟已经达到300余种,近百万,其中超过50种珍稀鸟类,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为可喜的发现在当今世界最大的起重机组,在越冬人口在2002年一共有4000多,占全球白鹤总数的超过95%。因此,鄱阳湖被称为了“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7,人文历史 以来鄱阳湖流域古代富裕的地区,中国的经济较为发达,在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许志,陶,遴失讧,刘蜀洪适,江万里,朱耷一直生活在湖区(Lake District)。发生了许多宏伟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练海军,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李烈钧在湖口“二次革命”推出。鄱阳湖是一个古老的水路只能从北方进入江西的文人轶事和民间传说中的鄱阳湖更是难以计数。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博“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彭礼”,说明鄱阳湖渔民出海捕鱼的喜悦返回的情况。宋代诗人苏轼的“李迅画长江绝对岛地图诗写山,水,雾,阿姨的妹妹江中央”,描写的鄱阳湖风景名胜区。 鄱阳湖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湖口县的石钟山山,大孤山,都昌县南山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墩,如诗如画的风景和愉快的。九江市旅游各景点通过游船连成一线,鄱阳湖水上旅游线对鄱阳湖。 洞庭湖 一个中国的五大淡水湖,最重要的吞吐量湖泊的中间到达的长江。构造湖。湖区位于靖江市南岸边,跨湖南,湖北两省,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至113□10'之间。湖区面积?18780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40平方公里,否则内湖1200平方公里。 洞庭湖断陷燕山运动形成的地质和地貌,第四纪远,是在振荡负向运动,形成的外围,中部低洼菜盆地。桃花山,太阳山,太浮山500米岛的山间盆地利润率预测湖海平面250米以下的丘陵,湖岗侵蚀阶低于120米,小于60米为基础,并建梯田,中央情节湖泊,河流和湖泊冲积,河流三角洲和外湖的堆积平原,大多在25至45米,冲积平原景观。分为西,南,东洞庭湖。略微倾斜的湖底地面自西北向东南。气候和水文湖区,年平均气温16.4至17℃,1月3.8至4.5°C,绝对最低气温-18.1℃(临湘1969年1月31日)。关于29℃,绝对最高气温43.6℃(益阳)。无霜期为258天至275天。年降水量1100?1400毫米,外围山丘向内部平原减少。 4至六月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多为大雨和暴雨等各种水洪峰的情况下,容易聚集成洪,涝,渍灾害。洞庭湖北有分泄长江流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四关闭工作);项,紫,袁,李水直接注射入湖的东,南,西三面,形成不是对称的河流系统的心脏,用大量的水,年径流量变幅,年径流分布不均匀,汛期长,洪涝灾害频发。城陵矶多年平均径流量312.6亿立方米,526.8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1978)和199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1945年)。雨季(五月至十月)径流占平均年径流量的75%;四达116.4十亿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48.5%。洞庭湖水位上涨,在开始的4月,最高七月至八月及十一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年最高水位17.76米,变幅,岳阳。被称为“洪水大,低水几行字,”霜落洞庭干说。 1954年,遭遇特大洪灾的长江中游,洞庭湖仍是能够削减洪峰,显示湖泊的调节作用。然而,的公共供水聚合湖,仅城陵矶流出的洪水停止累加器很长一段时间,泥沙淤积了大量的湖泊沉积物从长江133500000立方米年的平均收入达到1.18亿立方米,会计024100000立方米,占18%,而城陵矶输出到只有25.1%的湖泊沉积量为82.0从四水,泥沙淤积在洞庭湖,占的总输沙量的73.4%湖,为098400000立方米的。平均每年的存款额比鄱阳湖大10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三个入口入湖泥沙减少,但增长的人民币,洪道自然洲土特别巨大的网状水平,七里湖淤高2至4米,南海北部洞庭湖泥沙,浮动尾婷延伸2米高东洞庭湖湖东伸注滋河口君山。因此,西洞庭湖蓄洪能力消失,南洞庭湖向南东洞庭东侵蚀,调蓄功能趋于衰减。 在先秦的发展 - 汉晋时期,一直延伸到湖河流入湖三角洲,分割狭窄的湖,西湖区分离的沼泽地和湖泊的边缘。第4至19世纪,洞庭湖继续缓慢沉降,洞庭湖,南洞庭湖的长江引水东扩的清朝(1825年)洞庭湖到达鼎盛时期,周极400多公里,洪水湖达6000平方千米。一个多世纪以来,长江多次洪水向南爆发,形成四个分流的情况下,随着大量泥沙入湖河流,湖泊迅速萎缩,现有水域淤积不到一半的鼎盛时期,退一步进入该国的第二大淡水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北)前进沼泽演变。 洞庭湖区经济概况,分三个阶段进行1954,1964和1970年代的洪水农田基本建设的中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中国,对淡水的重点之一捕鱼区。湖泊主要有久坐不动的鱼在咸水河流和湖泊洄游鱼类,114种属于半洄游性鱼类12目,23科,70属,鲤科鱼类的散装,63例(55.3%)。主要经济鱼类,如草鱼,鳙鱼,鲤鱼,团头鲂,鳊鱼,鳜鱼12。湖周围的芦苇大洲,面积6万公顷,90%用于造纸。 147洞庭湖区,3276公里的的通航里程常年75可通航的河流,996公里的主要水道16米的通航河流。 ,城陵矶改变外贸在香港于1980年,设计能力200万吨。 太湖 太湖古名震泽,也被称为“丽泽”,古老的沿海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的长江三角洲南交界处的废墟。在约100万年前,太湖是一个大海湾,然后逐步削减从海到内陆湖泊的湖水淡化的过程。太湖地区?2425平方公里,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是一个大型浅水湖泊水网平原区,湖区拥有48岛,72峰,湖泊,和荣耀,向世界展示其雕琢的自然美景,而太湖“之说。无锡山水园林在苏州,吴县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位于太湖水网的中心在江南,河网调蓄量,水位相对稳定和有利于灌溉和航运。总面积??太湖湖盆地36500平方公里,人口34万,占约1/8的毛国家产品的国家的土地面积,以小于0.4%创建,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展,粮食生产占3%的淡水鱼业产值也占有较高比例。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水网密布,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和3个蚕桑基地之一,已知因素“鱼米之乡”。 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是中国东部近海地区最大的湖泊, 。太湖美丽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著名的,在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都吸引大量的中国和外国游客前来观光。 位于太湖在肥沃的上海,南京,杭州三角中心,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湾的湖泊。相互交织河大约个月的总经销湖湖毛,阳澄湖组,陶滆湖集团持有的明星。 ,河流,小溪,沟渠,的大小湖荡太湖及周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非常独特的江南。 太湖湖被称为“36000顷淤积周围八百里”和人类开垦土地,湖泊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它的实际面积?变化,形成多后,在太湖之滨,无锡,北,南,湖州,西接宜兴市,东临苏州,水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 太湖太湖流域面积小于鄱阳湖和洞庭湖,但这里气候温和,特产肥沃,自古以来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水产丰富,盛产鱼,虾,太湖八百里,鱼虾捉无休止的争论。 太湖县,太湖县,安徽省以上的中,下游的长江旅游热线。合肥 - 九江铁路,105国道,上海东天柱山相望,南临庐山呼应,居位于西南和南部的大别山,长江北岸。 - 成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开车到大,中型城市,如合肥,武汉,南昌只需2小时。县辖15个乡镇,人口56万,总面积? 2031平方公里。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老的民俗淳厚的风格写蔚然,被称为“四进士,十里两状元”,这是已故副主席的全国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著名诗人朱翔,女社会活动家Liuwang李明,歌剧叶学“创始人叶春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作家石楠,森林专家浦是的太湖国民。他们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成名,光增色添家乡。冠军的家乡,教育,繁荣,和学生在整个四海。 太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龙山夜雨,马陆熙风法国和中国方竹,玄妙古松”自古以来著名的四点看法。保存完好的文化古迹海将建成汉寺,三国电网城市的基础上,金修复佛图寺,唐代建的西风禅寺,清代学者赵瘟慨墓。全国佛教活动,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在中国狮子山祖禅堂正在建设中。年刘伯承,邓小平,刘帆主持的高级干部会议现场,胡新词,伟大的瞻仰意义。赵河汤湾温泉,水温常年47℃日出水1500吨,水是清的,并于饮用和洗浴使用的治疗。华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腹地?250平方公里,县城中心,总面积10万亩水荡漾,蔚为壮观。湖星罗棋布的岛屿,山峰周围的群山,水果,葱笼旅游,疗养和休闲度假胜地。 太湖丰富的资源,许多特色。这里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牛和瘦肉型猪基地县和安徽省茶叶,板栗,柑桔重点生产县,“天华谷尖”茶是一种卓越的产品和国家绿色食品标志,“方竹”粉丝“天华尖密封缸酒是省名牌产品,电机,日用细瓷,水松纸,羊毛衫,板栗,罐头,李白,杜甫茶干,辣红颜料等特色产品遍布全国各地,远销海外。境内紫砂岩,石英,粘土,铁矿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全面县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天堂,下有苏杭,吴县市,吴中区,苏州无疑是一个天堂。 “太湖风光美,吴县的本质。” 2400平方公里表面,吴县太湖水占3/4的72峰湖吴县有58峰,13个由国务院计划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东山,西山,光福,直角度木渎,石湖六施攻山,林屋洞,启园,天池山等著名景点,景区吴县市境内,风景秀丽的秀山丽水,处处风景如画的。 许多吴县文物,有89个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以上,其中包括24个省,国家。三山司徒庙“清晰”,“奇”,“古”,“怪”四个库珀,圣保罗寺唐塑绝艺作品,紫金庵彩塑罗汉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吴县游客,枇杷,杨梅,橘子,李子,银鱼,虾,鲤鱼美莼菜,大闸蟹,碧螺春等土特产品,是一个购物天堂,下有苏杭刺绣,皮革,丝绸,雕塑,澄泥砚吴文化的工艺品,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技术。 怀抱苏州吴县市,区位优势。展望上海沪宁铁路,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北部和南部,靠近上海,杭州,无锡,常州等城市连接,再加上丰富的旅游资源,吴县建设,近年来,包括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湖大桥,东山,宾馆,光福机场,其中包括大量的娱乐,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梅花节,秋采桂旅游的发展,新鲜水果游,水乡古镇游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了吃,住,行,娱乐,购物,旅游配套服务体系。 太湖风景秀丽,宁夏吴忠人汇景李,这里是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 洪泽 达到淮河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在中间的冲积平原,开发西部,原来是一个贫穷的排水低洼土地后的保水成许多小湖。在中国的秦汉时期,他们被称为“富陵朱湖,洪泽湖,覆盖的面积?2069平方公里,是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BR />洪泽县古名破釜塘616 AD,皇帝下江南,这正好与严重的干旱,船只航行是非常困难的。当皇帝龙舟破釜酒吧童突然下大雨,上升,和船顺利。杨大喜,思考,财富恩泽强大的,让他给破釜酒吧童轰赜浦。唐代名洪泽湖。 洪泽湖出一个“悬湖”,苏北平原东部的4 - 8米以上的湖底水的主要来源。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淮河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自古以来洪水,势必会带来灾难的洪泽湖和淮河流域洪水。因此,洪泽湖的历史是历史的人潮水般的抗议,并因此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在洪泽湖的千年古堤是古洪水控制,内置到几乎与都江堰齐名,总长度67公里,玄武岩石所有蜿蜒弯曲的说一百零八。远远望去,像一个谎言在湖中的水上长城。古堤目前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就像一个头高天鹅展翅欲飞。洪泽湖,在凹陷的冲积平原,湖泊浅,低,岸坡,苏北平原东部4-8米以上的湖泊底部,使底部的发展,成为一个“悬湖”。以前在淮河,洪泽湖广袤无垠的水,没有固定的湖岸,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参考治理淮河,洪泽湖的监管。湖区的东部大堤宽的50米,总长度为67公里,几乎所有的玄武岩石成,远远望去,湖中的水长城像一个谎言。铜锣湾不仅是为了保护下游地区的万顷块肥沃的农田和数千和城镇,村庄和丰富的蓄水航运,发电,灌溉。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不超过4米,最大深度为5.5米。源的湖面,除了降水,河川径流主要由西方河流流注洪泽湖,淮河,濉河,汴河,省和安大略省的湖泊河流Three Rivers中和苏北灌溉总渠洪泽泄露到长江流域,主要河流入海。 洪泽湖水产资源丰富的湖,有上百种鱼类,主要有鲤,鲫,鳙,绿色,草,鲢鱼等;洪泽湖螃蟹远近闻名。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芦苇是非常有名的。几乎全线湖,的TOD船舶航行困难。莲藕,芡实,菱角苏 - 著名的历史,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巢湖 巢湖位于阜新市部分安徽省,54.5公里长,从东到西,北,南,21公里宽,水域面积?约75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沿着海岸包围合肥,巢湖市,庐江县。 特立尼达江淮,巢湖美丽。巢湖之美,不仅是因为她的辽阔广袤的,但也因为她的丰富的资源,深厚的,所有在双方风景优美的背景下。在青岛市崂山湖寺一个美好的长联联盟:“混合一百八十里,形胜,要覆盖一览美丽的春天积极沉没雨霁岑楼上洞启疏格,远黛修容环,奉承,下联:“数千层陶兰来势汹汹,不领安静的秋天,直到风息波恬的漫漫长夜里徒倚山渚,满悦色浮金”高度概括了巢湖永恒名称的壮丽景观 巢湖市,抬头一看,我看了看,前面是“吞吴初浅的粉丝断了气,五晚来影动星河”巢湖板快的游艇,独木舟航行了南部从湖汊,我看到了浩瀚的巢湖,水天相连不已。湖上渔帆点点,渔歌阵阵不用一个小时,我们几乎看不出来的湖天第一胜境“的寺庙。 庙矗立在凤凰台赤沙礁,一面临水。该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两年。多次维修后Diezao兵燹。栖息朝霞,面对老姥谷巢东博,西望蜀显示现有的的殿阁建筑作为清朝末年,3个70多。 “巢湖志”上描绘的寺庙是非常微妙:“红寺堡城墙,陡峭的分散,红色痕迹丰台,达到尽可能的湖泊,波涛洗净,一动不动湖波吞吐量,飞流喷珠湖涌入孔,如磬。游客临现场,看在阳台上,重檐飞了出来,灰色的屋顶,像丹凤最高的夕阳,闪耀,给人一种凌空要飞庙梁跨斑块神圣的神社,寺庙墙上描绘的鬼,画廊,画。游客评为“人类蓬岛”,“湖田”云护理仙坛“盛京。 女神碧霞元君庙供奉。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春天清河烟花在整个南方的河流,河以北,老少年男性和女性,各持瓣香,圣歌吟唱祈祷的寺庙,肩部和背部脚跟到脚趾,然后也。 “现在,人们参观寺庙,不再去祈求神的神秘礼物,但在劳动时间来欣赏百里巢湖的壮丽景色。 在寺庙的距离横跨浩大的湖,在湖心岛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海龟,漂浮在湖面上的白浪;,像老女人托腮凝神罗望子,里面装的是神话崂山岛。 传说很久前,巢湖是一个盆地,该盆地在一个城市被称为鸟巢国家。有一天,渔夫捕获千斤大鱼,运到城里去卖断。全市人民争相购买新鲜的鱼,除一个老妇人的焦姥和女儿玉无论食物。超过闾重点晒太阳的一位老人说:“鱼是我的儿子,茹和她的女儿不吃饭,就必须有厚厚的报告,请参阅城东石鱼,红眼睛,城市陷阱“。果然,不久的一天,焦姥见东大门的石鱼,红色的眼睛,她急于和运行的呼号,全市人民在街上,避灾,如小白龙急魔杖时长线前女性。晴天,突然一声巨响,大雨和横流,洪水,巢州下陷。重点姥母亲和女儿的浊浪打破了溺水。是关键以上的水从湖中三山的母亲和女儿,焦姥掉鞋后,的人晒着凭借高山湖泊命名为崂山,孤山和鞋山转巢湖名为可乐庆祝焦炭。 唐代文学家罗隐过超呼,“齮人的事情淹没问,已经秦汉几千年来”的诗句。 船靠近崂山,我看到湖周围展馆变化,翡翠岛,如果轻飘飘的,像“银白色的板一青螺。 崂山巢湖最大和最美丽的湖心岛。长1200米,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宽700米,塔上岛亭六山九峰,恬淡宁静,景色四季宜人。 阳春三月,新绿的山,湖李荣融,春风柳金莺飞山的乐趣之一。访问过的1964年春,郭巢湖,并留下翰墨:“遥看巢湖金浪,晒太阳的头发加油的爱,她的姑姑。”在炎热的夏季,牟但飞红流翡翠,花香扑鼻,清爽宜人。的中秋节,天高风很脆,湖凝碧,杨柳青蒲,果实累累,美丽的风景之一。北宋末年,宰相,编纂的“资治通鉴”的司马光的滕捞芟诗云:湖心岛地图微寒,荷兰什岭水天。冬季,山舞银蛇,红装黄金包裹着岩石下几英尺的冰,树满枝银花,像玻璃的世界。 崂山不仅是美丽的纪念碑相似的游客走在崎岖的山足下,如果稍??重的脚步声可以听到回声测深,是崂山独特的“Kongguhuiyin的。如果你循着声音发现,可以找到20多个洞穴的大小,可容纳数百人,还藏有十几人,洞内怪石嶙峋,美妙的非常危险的。台阶要爬,你可以看明,清古塔文峰塔。 文峰塔系明崇祯四年(1631年),泸州太守阎儒主张的阜成4,但辍学工作,因为战争的清代(1878年),李鸿章

北京挂靠价格
挂靠价格站点地图